1.5 种蟑螂的形态特征及其区别
(1) 澳洲大成虫判别特征
澳洲大蠊是大型蟑螂,成虫体长 24~25mm,:通常比美洲大蠊略小。体呈红褐色。前胸背板与美洲大蠊近似,也有黄色边沿,但蝶形斑无中线向后延伸的“小尾”,前缘也无“T”形黄色条纹。前翅前缘基部有一金黄色条纹,这是本种蟑螂的主要判别特征。
(2) 褐斑大蠊成虫判别特征
褐斑大蠊的成虫呈棕褐色,体长25~30mm。前胸背板中部有一不太显着的赤褐色锚状斑。翅蓬勃,伸达腹端。
本种大蠊形状与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较量近似。它与美洲大蠊的主要区别在于尾须的形状,前者的短而最后钝,后者的较长而最后很细。
别的,褐斑大蠊雄虫的肛上板短小,而美洲大蠊的长大,中部有一深凹口。
(3)澳洲大蠊与褐斑大蠊卵鞘区别
澳洲大蠊的卵鞘长10~11 mm,宽约5mm,深褐色,形状近似美洲大蠊,但含较多色卵,外表有痕?杉。
2.5 种常见蟑螂生涯习性及其区别
(1)澳洲大蠊生涯习性
澳洲大蠊比美洲大蠊更需要温暖的情形,常栖息在近食物水源的阴晦角落、误差、厨房等处。经常与美洲大蠊、褐斑大蠊混居。
澳洲大蠊喜食含淀粉的食物,也喜欢咬食植物。
(2)褐斑大蠊生涯习性
褐斑大蠊与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同样需要温湿的情形,比澳洲大蠊更喜欢温暖条件。在近食物水源的阴晦角落、误差、杂物堆处多见,厨房为主要的栖息运动场合。褐斑大蠊常与美洲大蠊混居。
褐斑大蠊食性很广,能以许多种的有机物品为食。
褐斑大蠊在夏日可栖居室外,如枯树下、树皮下等场合。
3. 蟑螂判断要领
蟑螂体型较大,背腹扁平,一样平常呈褐色、红褐色或暗褐色。体色因种类而异,有的种类体表尚有油状光泽,整个虫体分头、胸、腹3部分。
(1)判断要点
在分类学中有差别的分类标准,主要有形态学标准、地理学标准和遗传学标准。其中,形态学标准很轻盈,使用也多,可以知足一样平常需要。
味蟑螂股节上刺的巨细、数目及排列顺序等,雌虫的肛上板、颜色等在分类上具有主要的意义。其中,每种蟑螂的雄性均有其奇异的形态特征,因此,雄性在蟑螂分类上具有极主要的意义。
(2) 判断要领
将待判断的蟑螂制成标本,从形状丈量、颜色形貌、股节上的刺等方面逐项与检索表比照,进而得出结论。一样平常用成虫标本判断。
1)头部。蟑螂的头较小,大都种类的头是隐藏在前胸背板的下方,从虫体的背面寓目,只能看到头顶端的一小部分。由于蟑螂的颈部在正常情形下,可以自由地向前后左右运动,以是其口器不是牢靠的下口式,而能向前舒展。在若虫期其头盖呈倒“Y”字形,蜕皮时首先以后处裂开一条线,然后逐步地将皮蜕下。
①复眼:蟑螂有1对较大的复眼,呈肾形,位于头上部两侧,占有了头的较大部分,有的种类两复眼在头的顶部相连,也有的种类因恒久栖息在洞穴中,两复眼退化或消逝。
②单眼:单眼1对,位于触角的内上方,多呈白色点状,其皮下集聚着感受细胞。
③触角:触角1对,长而呈丝状,较蓬勃,由3部分组成。第1节为柄节,第2节为梗节,第3节及以后各节统称为鞭节。鞭节细长,由多节组成,是蟑螂的主要感受肢体组成部分。
④额:蟑螂的额较宽,位于触角下方的前面,额的前方伸出较短的部分为后唇基,后唇基的前方是稍膜质化的前唇基,前唇基的端部与上唇的基部相连。
若是遇到自己不可辨识的蟑螂或者生涯中为蟑螂漫溢问题所烦扰,可以咨询专业的虫害防治公司,